没有谈技术的个人简历

既然是简历,为什么不谈谈技术?技术太多,能在简历里面说完?不能,还是说说心得吧

2013年3月-至今:创业型公司

女儿出生了,离开了智晟,到了一家创业型公司。

负责对公司的框架进行维护和更新,做更多的非功能性开发,偶尔也做一些功能性开发。产品做得不是很如意,同时还要对公司的服务器进行运维,虽然没那么高深,但是能体会到另一个行业的艰辛。

产品的实际开发中,发现变化,总是来得很突然。才体会到:世界上唯一不变的,就是变化。所以,要适应,要平衡,又要进步,不要抛弃自己。

2012年7月:珠海智晟咨询

离开了外包,去可清华科技园的一家咨询公司,这个公司是做平衡计分卡的产品,国内好像没计划涉及这个领域,这家公司还算内国数一数二的公司。

公司环境不错,尤其有一个技术相当厉害的经理带着,到现在都很遗憾,在那家公司上班的时间太少,没有来得跟他学到更多的东西。但是能学到一点:

1. 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,要找到共同点,去容纳他们。 把一些操作开放给客户,尽量让产品的维护变得更轻松。

2.  学会平衡多种方式,尽可能选择最好的方式,这个时间永远不是被浪费的。

3. 事情要做好,不一定要匆匆忙忙。

4. 先想,再做。

至少,这些观念,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做事方式。

2010年3月:广州澳图美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珠海永亚科技

由于这家外包公司的调整,决定把开发的搬到珠海,我们许多同事决定:珠海那么好,我们先跟公司去珠海玩两年,玩腻了就再回广州。就这样,我们一伙人跟着公司搬来了珠海。但是也有许多同事离开了。

我们的合同属于ASL的广州分公司,只是派遣来珠海上班的形式进入珠海的永亚,永亚是一家人员外包公司。至于口碑怎么样,自己google,用不了google的自己想办法,不会提示你去用百度的。

期间一直对之前做的东西做维护,同时开发了香港城市大学的项目管理系统,这个时候,很多同事之间出现了信任的问题,彼此失去了信任,导致很多混乱的场面出现,现在想想,还是有点不堪回首。不过,从现在得角度和立场去反思那些事情,香港的老大Andy把这些事情处理得也算很不错。

开始接触IE外的浏览器,才发现,IE是很垃圾的浏览器。毕竟IE8刚出来的时候,带的开发工具,有很多bug,不过也很让人满足,毕竟还没用Firefox浏览器那个开发工具。

2007年7月:广州匡讯计算机科技

离开了东莞,去了广州一家港资的外包公司,总公司在香港,叫ASL,硬件和软件都做。记得面试的时候,面试官看了卷子,说这里错了。我自己也看一下,才发现是一个API多了一个s,含义就已经不一样了。面试官说:不要紧,已经有这样的基础,这些小错都没什么,总是要犯错的。这大概是面试的时候一个小插曲。

那时候的那个团队,有很好的经理,有很好的同时,大家相处都很开心。几个喜欢和小酒的人,下班了就去小卖部那里,搞几瓶,晕呼呼了,才各自回去。这是一个最让人怀念的团队:Jelly, Apple, Mike, Frank, Justin, Lucy, Jonson, Catalin等大陆的同事,还有一个嫁到HK的台湾同事Carolene,挺喜欢我们苗家的辣椒粉的,  HK的Andy, Kenneth等香港同事,还有一个新疆去香港读书,后来在香港上班的同时。都应该感谢这个团队的这些人。

开始接触SSH这个框架,也开始接触HTML这些东西。有了更多的见识。当然也不能否定,没有美工,我们自己做出来那些丑陋无比的软件,但也应该肯定,在实际的开发环境里面,自己还是得到了很多提升和认识。期间做了一个香港公务员的办公系统,香港电台的节目管理系统,香港交通部的车检系统,从这些系统看出,香港的体制和素质,确实比大陆超前了很多。

2006年7月:威成电子厂

去了东莞黄江,宝成集团下面的一个分厂,是生产海尔等显示器的。在那里的IT部门做设计。把厂里原有的报表系统,换成web方式。都不知道有eclipse这东西,只能用jcreator来做,那一年,挺辛苦的。不过也挺开心的,毕竟,开始进入软件开发这个行业。

2006年5月

在一个做生意的大哥那里帮忙,做了三个月,那种体力劳动的苦,是尝到了,所以,不要忘记做体力活的人们。工作,是平等的,任何一份工作,都有她自己的价值,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。

2006年3月

进了一家小公司,位置位于东莞南城,那时候,是免费出售自己,只要先能找到有人愿意用自己。然后,做了两个月的ASP.  那时候,有一个女孩一致支持着我,请不要忘掉这个女孩,同样一直祝福这个女孩。

2005年

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,跟两个同学来到广东。一个在广州下车,我在东莞下车,另一个在深圳下车。那年,没有找到工作,连找工作的费用都没有了,只好进厂做员工,月薪680,一天12个小时,但睡觉前一直坚持看书,看软件设计的书。

2005年以前

一个不懂事和孤僻的农村孩子。